大家都在看
正义和邪恶的定义是如何的分析
最佳答案
1. 正义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它涉及人们根据一定道德标准应当采取的行为,也代表了一种道德评价,即公正。在中国,"正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荀子》中,指的是不学习、缺乏道德、只追求财富和利益的人。正义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平等观念,并在私有财产出现后的社会中形成。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对正义有不同的解释。例如,柏拉图认为人们应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做的事,而基督教伦理学家则认为肉体应顺从灵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判断行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
2. 正义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其行为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正义被视为法的一个来源,并且是法律的追求和归宿。尽管正义被视为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但学者们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在现代理解中,正义即公平、公正。
3. 行为或状态是否正义涉及三个要素:人、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依赖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和分配起着重要作用;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对正义的评价。
4. 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即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最广泛基本自由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的权利,以及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安排得合理,使它们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并向所有人开放。正义意味着所有社会价值,如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和基础,都应平等分配,除非不平等分配对每个人都有利。
5. 将法律与正义分离是有困难的。媒体和公众经常将正义和法律概念混淆。虽然纯粹法学主张将法和正义视为不同问题,但有人认为二者应融合。法律若失去正义,则失去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正义若脱离法律,则失去载体,仅成为价值判断。正义作为主观价值判断可能被法律科学排斥,但如果将正义理解为合法性,法律科学应包含正义概念。
6. 人们评价法律是否符合正义标准时,通常看法律是否能令所有社会成员都满意。但满足每个成员需要的法律不存在。正义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能达到的仅是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和满意。
7. 自然法学派提出绝对正义的概念,认为法应分为实在法和自然法。自然法是完善的、绝对正义的,而实在法是不完善的。然而,理性的人应认识到绝对正义是不可能存在的。正义是一个人认识所不能接近的理想。
8. 法律需要经受多方面的考验。在寻求法律帮助和法律制裁罪犯时,是否维护公平和正义是法律正义性(合法性)认定的标准,也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立足于正义,才能使正义概念在法律基础上得到提升。
9. 邪恶通常指罪恶行为发生前的某种阴暗心理或表情动作,如“邪恶的眼神”。它也用于修饰,如“邪恶势力(团伙)”。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