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迷的诗的影响及流传

2025-04-30 11:20:349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顾春(多半不是顾太清 ,顾太清,名春,婚姻美满)

清朝末年,一个名叫顾春的妙龄女子,受父母之命令,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本想夫妻恩爱,谁料想,婚后没几天,那纨绔子弟就对顾春失去了兴趣,整日在外寻花问柳,常常夜不归宿。

这年的元宵节,顾春依旧独坐空房。想到这万家团圆的节日,自己形单影只,不仅百感交集,思虑万端。于是,取来笔墨纸香笺,填词一首:

元宵夜,兀坐灯窗下。

问声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

叫奴欲罢不能罢。

吾今舍口不言他。

论交情,曾不差。

染尘皂,难说清白话。

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

可怜奴,手中无力能抛下。

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顾春这首《玉房怨》,现据有关记载,与宋代著名才女朱淑贞的《断肠谜》,又何等相似!

仔细品读,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注:罢的繁体字为罢)

“元宵夜,兀坐灯窗下。”此句既是实写自己,元宵不“元”,孤独凄凉,兀自(还是)独坐;又巧妙的暗含了数字“一”字:元宵的“元”字,把“兀”“坐”了下去,就剩下了“一”。此一,即是不成双,单一也!

“问苍天,人在谁家?”佳节独守空房,孤独凄切,不禁内心呼喊,凄问朗月苍天!苍天一词,关键字是“天”,“天”下无“人”,正扣“二”字。本来该是“二人”相守,如今:天!人去也!

“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原本盼,金玉良缘常相守;谁料想,嫁与满嘴谎言的负心汉。“玉”无了“一”、“点”(、),就是“三”这个数字,三,散?不团圆!

“叫奴欲罢不能罢”,孤独无助,欲罢不能。繁体的“罢”字,上面是“四”,下面是“能”,欲罢不能,“罢”去了“能”,就成了“四”。在一些人看来,四、死同音,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在无比失望、痛苦的时候,顾春的脑海里是否曾经闪现过“死”的念头?

“吾今舍口不信他。”满嘴谎言,如何能再相信?对他已经不抱什么奢望。“吾”舍了“口”,就是“五”。五,无?

“论交情,曾不差。”也曾经卿卿我我,也有过甜言蜜语。曾不差,今已“差”。“交”没有了“差”,就是个“六”字。六,溜?负心郎早不知道溜到哪条烟花柳巷里去了。

“染尘皂,难说青白话。”身处如此境遇,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好办法?皂,就是黑色——清白已经被玷污,又如何再提“清白‘二字?“皂”去了“白”,就成了“七”字。成了人妻,却难以为“妻”,妻?弃!

“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的确是恨,的确是不得——只有被“休”的“权利”,哪里有分手再嫁的自由? “分”这个字的本意,就是拿刀把东西劈成两瓣儿。“分”字“断”了“刀”,就成了“八”字。

“可怜奴,手中无力难抛下。”恨不能,杀了那个负心贼!可手无力,心不忍,还有爹娘的牵挂,也不过是妄想而已。难抛下,手无力——“抛”字去掉了“手”(提手旁)和“力”,就剩个“九”字了。“九”为阳数之最,有词语“九九归一”。但是,对于顾春来说,“九九”又能“归”得什么“一”呢?

“我今设一计,叫他无言可以答!”设一个什么计?我们今天是不得而知。就当时的境遇,能有什么好计策可以实施?有什么计策,能让那个花心纨绔“无言可以答”?写这首《玉房怨》劝他回心转意?一首词赋就劝得夫婿幡然醒悟,不过是前朝的传说故事而已。“计”而无“言”不成“计”,成了“十”字。十?逝? 有一次,乾隆出了一个颇为有趣的词谜 :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

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吾把口来压!

论文字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

抛的奴力尽手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乾隆洋洋得意地问纪晓岚:“老爱卿,你可知道这个词谜的谜底是什么?”纪晓岚沉思了片刻答道:“圣上才高千古,令人敬佩!这表面上是一个女子的绝情词,实际上各句都隐藏了一个数字。”

不用说,数字自然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西楼,去卜卦;

问声天,人儿在哪答?

恨玉郎,全无一点知心话;

欲罢不能;

吾只好忍口不说他;

论交情,总不差;

皂白不分白是假;

分别时一刀割下;

从此成仇,人不还家;

细思量,口儿心儿全是假!

(注:罢的繁体字为罢)

这又是一首“断肠迷”,相形之下,这首被人搜集的不过词意更为凄凄、楚楚、切切。假如前三首皆为朱淑贞、顾春、乾隆原著的话,那么后一首在流传中显然有了更胜一筹的加工。特别是最后两句如诉如怨,言真意切,感人至深。

不好评判这些断肠谜的来历是否是真是假,但却是流传下来了。笔者认为,比较而言,朱淑贞所作的词更为真,因为她有这样的经历,其他人所作的不好说。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