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诗及简介

2025-05-26 20:52:208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公元759年,因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内侍团解散,其中一名侍卫,韦应物,其人生轨迹因此全然改变。韦应物,出生于京兆,公元737年(玄宗开元25年)1岁。4岁时,张九龄和孟浩然相继去世。12岁时,李益生去世。14岁时,以门荫补右千牛。15岁时,成为唐玄宗的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的韦应物,年少轻狂,并未认真读书、做人。17岁时,护卫玄宗来往华清宫。18岁时,继续护卫玄宗。19岁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攻入东都洛阳,韦应物仍随侍玄宗。20岁时,玄宗下诏亲征,韦应物护从玄宗奔蜀。21岁时,安禄山被杀,郭子仪收复两京,韦应物随玄宗还京。22岁时,玄宗幸华清宫,韦应物游太学。23岁时,安史乱后玄宗的侍卫撤销,韦应物一度在太学读书。26岁时,玄宗崩,李豫即位为代宗,韦应物失职流落,迁居武功宝意寺,从此痛改前非开始认真读书,这是他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儒者的转折点,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27岁时,任洛阳丞。28岁时,任河南兵曹。29岁时,任京兆府功曹。33岁时,在京任县丞。37岁时,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38岁时,从淮海北归,任京兆府功曹。39岁时,在京任京兆府功曹。40岁时,任朝清郎。41岁时,在京兆府任功曹。42岁时,在京兆府任功曹。43岁时,自鄠县令转为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44岁时,在长安闲居。45岁时,迁尚书比部员外郎。46岁时,仍任尚书比部员外郎。47岁时,春夏领滁州刺史,秋天到任。48岁时,仍在滁州刺史任上。49岁时,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50岁时,在江州刺史任。51岁时,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52岁时,在左司郎中任上。53岁时,七月,任苏州刺史。54岁时,春仍在苏州任上,后刺史任满,寄居于苏州无定寺。55岁时,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韦应物出身唐朝望族——京兆韦氏逍遥公房。逍遥公房出自北周名士韦夐,韦夐博学多才,数次谢绝入朝做官,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北周明帝于是赐号封他为『逍遥公』,其子孙在唐因号『逍遥公房』,在唐代有三人先后拜登相位。出身于这等富贵之家的韦应物,基本就是一个纨裤子弟。他作恶,横行,无赖,轻薄,二十六岁才开始发愤读书——然而,立志读书脱胎换骨后的他却留下了这样的句子: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他也写词。『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就是他写的。『河汉』也是他写的。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安史之乱啊,就是那道河汉分界线。他与少年的自己离别,从此再也回不去。秋深冬暮、流落江南之时,是否,他曾有片刻回忆起当年那轻裘肥马又少不更事的锦衣少年?

我们来自古中国,讲述难以忘怀的中式古典之美。诗词,花草,器物,人物,故事,岁时。庸常日子因此欢喜。我们一直在此,期望久别的你,归来与我们重逢。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