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人燕说原文及翻译

2025-02-10 07:56:5310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郢人燕说原文及翻译答案如下:

【原文】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翻译】

楚国的都城郢有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相国,他在夜晚写信,烛光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侍从说:“举烛。”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了“举烛”两个字。举烛,并不是这封信的本意。

燕国的相国收到这封信十分高兴,说:“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把这个意思禀告给了自己的国君,国君听了非常高兴并予以施行,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并不是信中的本意。

拓展知识:

郢人燕说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后人收集整理其著作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燕国的相国读信时望文生义,虽然使燕国得到了治理,却误解了“举烛”之意。作者讽刺了当时学者解释前贤遗言时,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牵强附会,曲解原义。这个典故也演化出成语“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