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历史沿革
最佳答案
进入九十年代,清华大学图书馆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1年,由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并命名为逸夫馆。新馆由关肇邺院士设计,与老馆完美融合,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建筑奖。新馆建成后,图书馆面积扩大至27820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2800余席。
九十年代,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新馆建立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先后引进ILIS、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图书馆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查询服务,实现馆内业务如采购、编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业务的数字化管理。还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
自1998年以来,图书馆持续增加印刷型馆藏,同时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形成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馆藏类型丰富,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至2003年底,馆藏总量超过300万册(件),文摘索引类二次文献基本覆盖学校现有学科,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超过25000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