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苌弘后世评价
最佳答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苌弘以其刚直忠正的形象,成为了后世赞誉的对象。人们用“苌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词来赞颂他,这些词语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不仅描绘出了苌弘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的英雄形象,也赋予了青绿色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忠诚与正义的光辉。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将“苌弘化碧”的典故融入剧情,通过窦娥的视角,展现出了苌弘为正义而战的牺牲精神,使得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在辛弃疾的《兰陵王》中,他以“苌弘事”为题,通过描绘苌弘的壮举,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切赞颂。顾况在《露青竹杖歌》中,将“苌弘血”与竹杖的绿意结合,赋予了竹杖以生命,象征着苌弘精神的永存。温庭筠在《马嵬诗》中,通过描述苌弘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揭示了忠诚与正义最终可能面临的悲剧结局,但这份精神却如同碧草般坚韧,永不消逝。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苌弘忠诚、正直的形象,也感受到了他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的悲壮。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苌弘个人的赞美,更是对忠诚与正义精神的颂扬,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真理,勇往直前。这些诗句如同历史的回响,穿越时间的长河,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忠诚与正义的精神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扩展资料
亦作苌宏,人名。字叔,又称苌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