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别称

2025-10-11 16:54:397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清明节,亦称扫墓节、鬼节、冥节,与中元节、下元节并称三冥节,均与祭祀鬼神相关。

2.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在阳历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值春光明媚、草木青翠之季,亦是人们春游(古称踏青)及开展体育活动之时,故古人有清明踏青之俗。

3. 清明节古称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系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独此一例。

4. 清明时节,古代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即此时白桐花盛开,田鼠因喜阴而归洞,彩虹亦在雨后天际显现。

5.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曾割股肉供重耳食,后重耳归国为晋文公,介子推却隐居绵山。晋文公烧山逼其出,结果介子推与母抱树而亡。清明纪念介子推,故有此节。

6. 清明节历史深远,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习俗的形成与节气特点密不可分。清明作为节气,约在冬至后第108天,即阳历4月5日前后,对农事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雨水增多,自然界一派春意盎然、明净清新的景象。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