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025-02-26 19:01:568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美国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H.Erikson)提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一理论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可能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这一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同时也让人们了解自己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此阶段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孩子在饥饿、口渴等需要父母时,父母是否能及时出现是建立信任感的前提。感受到信任的孩子会形成“希望”的品质,他们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二、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试图摆脱外部世界的约束,显示自己的力量,想“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他们要坚持自己的吃饭、玩耍方式,试图拒绝大人的帮助,并利用语言来表达自我,以此反抗外部控制。

三、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一时期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如果受到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反之,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如果受到嘲笑、打击,就会逐渐失去自信,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四、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孩子都在小学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五、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内心有很多冲突,他们更重视自己,但更弄不清自己,所以青春期男女会更经常地照镜子来观察自己。他们的自我认识正在发生转变,有人觉得自己不像想象中那么好了,所做的选择一些符合自己,一些又背叛自己。他们感到要做的决定太多、太快,从而陷入困惑、迷茫的境地,有的干脆进入一种“心理的暂停”期,即延缓作决定。他们开始有孤独感,觉得没人理解自己,处于一个心理闭锁期。

六、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七、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八、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以上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简要介绍,各个阶段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人的一生发展这个整体,后一阶段要受到前一阶段的影响。一个孩子如果在最初没有形成对世界的信任,那他以后的发展将会一直受阻,更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