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2025-05-16 17:54:0610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除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小学生开始接触除法,对于除法的一切抽象感到模式,这个时候则需要教师把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喜欢数学理解数学的除法,以下就是小学数学除法教案范文,现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____ _____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26 第二种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

 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 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 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0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例1 42÷2=21 例2 52÷2=26

 21 26

 2)42 2)52

 4 4

 2 12

 2 12

 0 0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