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鼎湖山听泉》优质教学设计

2025-02-19 11:32:277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本文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作者以泉水为中心,抓住泉水的声音和动态,通过不同的听泉体验,展现了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很容易通过优美语段来感悟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学生可以通过本文经典段落,联系课内外相似语段,学习描写景物时分层次、多角度,生动细致地描绘,实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吟哦讽诵”,引导学生抓住四次听泉的思路,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大自然勃勃的生机;

2. 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不同“泉声”特征;

3. 通过“吟哦讽诵”,让学生能够拓展学习分层次、多角度,生动详细地写景状物。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切身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自主学习;

3. 触类旁通,将课内写作手法眼神到课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聆听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清作者四次“听泉”的写作思路,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事物特征;

2. 理解作者通过泉水的描绘引发的联想和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分层次、多角度、生动详细地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直接切入上课。

二、检查预习:因为本文有很多优美语段,所以正确读音是必须的。

三、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引出鼎湖山的特征,提示写景散文须突出特征。

四、通过教师示范、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等形式完成预习学案表格。明确作者游览鼎湖山的四次听泉的顺序、地点及所听所感,跟随作者聆听泉声、热爱自然、揣摩人生哲理。

五、利用经典段落,“夜间听泉”部分,反复诵读,了解鼎湖山泉声的不同特征及优美描绘,并为课后背诵奠定基础。

六、延伸出《老山界》及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对声音的分层次、多角度描述,让学生拓展延伸写片断练习《听雨》。

七、有人认为为了突出“听泉”的中心,其他无关文字应该删去,你怎么看?这是对课文里没有写听泉内容的探讨,作为一篇游记,有必要提及七星岩与鼎湖山同为广东肇庆的名胜景点、有必要提及鼎湖山重要景点的名字,如“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而鼎湖山的树木茂密、蓊蓊郁郁,能够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也正是因为鼎湖山的泉水丰盈充沛,突出文章主题——水是“山的灵魂”、愿“清泉永在、清泉常鸣”!

八、作业布置。

1. 请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2. 请将片断《听雨》完善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