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穷人》教学设计
最佳答案
设计意图:
课文《穷人》围绕“穷”字展开,凸显了穷人的高尚品质。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多样手法描绘人物心理与环境,我以此为切入点,围绕“穷”字和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解析课文,通过桑娜心情变化引导教学,提取关键句子进行讨论与分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强化了学生对课文中“穷人”形象的理解与感受。这与托尔斯泰反映沙俄时期渔民悲惨生活及穷人互帮互助的高尚品质的写作目的相呼应。
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重点句,如:“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 提升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 增强合理想象的能力。
3. 熟练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重难点:
1. 分析桑娜内心的矛盾,理解她的善良是本课重点。
2. 展开合理想象,续编《穷人》故事是难点。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当时俄国社会背景。
2.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复习
展示课件(寒风呼啸、波涛汹涌的海边,一户小屋,桑娜在门口张望,等待丈夫的情景)。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同情、贫穷、悲惨……)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桑娜的丈夫尚未归来,她的内心如何?可以用课文第一段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心惊胆战)。板书。
那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课文内容。
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理解“忐忑不安”
1. 自读课文,找出抱回孩子时桑娜的心情词!(忐忑不安)板书。
2. 是什么让桑娜感到忐忑不安?(邻居西蒙去世,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加上自己五个孩子,不知如何面对丈夫。)
3. 由此可见,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
(1)默读这部分,思考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桑娜的善良?(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
句段1:桑娜站起身……敲了敲门。
句段2:桑娜……抱回孩子,面对生活困难态度坚决。
句段3:桑娜……不安,深感愧疚。
指导朗读,强调情感。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抱回孩子”部分,理解“平静”
1. 自读这部分,用一个词概括渔夫催促抱回孩子时桑娜的心情!(平静、坐着不动)板书。
2. 为什么桑娜的心情会改变?(丈夫的善良与支持)
3. 由此,我们看出丈夫也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
(1)自读,思考渔夫的善良体现在哪些句子上?(讨论交流)
句段:渔夫……决定抱回孩子。
指导朗读,强调丈夫的同情与决心。
四、总结与课堂训练
1. 总结:穷人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品质高尚,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惜牺牲自己。
2. 课堂训练:续编《穷人》故事。
展示课件插图,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总结:托尔斯泰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生活虽苦,但品质高尚,互帮互助,甚至愿意牺牲自我。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