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备课教案

2025-03-15 10:32:3411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感受课文描绘的手法。

3、朗读课文,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题意理解,初读课文。

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提问:阅读题目后,你想要了解什么?

自由阅读,自学字词。

(1)提供自学指引,请学生按要求自学。

①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展开。

②默读,圈出生词,大声朗读三遍。

③浏览全文,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

(3)集体检查,教师适时指导,解释“欣赏”等词语,重点词分散学习。

深入学习第1段。

(1)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所学内容。

(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展示红松、白桦等图片,介绍其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感。

二、精读“春夏”段落,总结学习方法。

春、夏、秋、冬段落各具特色,教学设计遵循“引导-自学-总结”的模式。

“春”段教师领学,“夏”段教师辅助,“秋”、“冬”段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介绍“春”段学习步骤。

(1)指名朗读,找出描述的景物。

(2)轻声朗读,思考景物之美。

(3)重点解析描写树木的句子。

探讨“抽出”与“长出”的区别,通过教师演示理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提升听读能力。

(4)朗读指导,营造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夏”段学习方法与“春”段相似。

回忆“春”的学习流程,总结方法。

(1)朗读-找景物。

(2)朗读-写特点。

(3)朗读-悟情感。

学生运用方法自学“夏”段。

(1)默读“夏”段,圈出景物。

(2)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特点。

(3)重点解析树木描述,理解夏季树木特点。

通过比较词句,体会用词之妙。

(4)借助图片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或句。

(5)引读,强调分句间逻辑关系。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按时间顺序描绘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秋”、“冬”段落,解决问题。

运用第2课时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秋”、“冬”段落。

小组讨论,总结学习步骤。

小组交流,解答疑问。

汇报讨论成果,重点解析“飞舞”、“刮”、“积满”等词语。

朗读,感受“秋”、“冬”之美。

解答课初提出的问题。

小兴安岭美在何处?作者如何描绘?

小组讨论后,老师总结: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巨大的宝库。

观看图书或录像,朗读课文,深化情感。

二、词句赏析,巩固练习。

找出好词好句,分析其优点。

评价文章段落,讨论原因。

选择春、夏、秋、冬一段,有感情地背诵。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