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找规律教学设计
最佳答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认识到事物排列的规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并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方法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出相应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时你们是如何排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小动物排队的画面,询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发现有规律。教师总结:“这种规律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更复杂、更美丽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新课。)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教师展示动物排队画面,提问:“你能发现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提问:“动物在排队过程中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研究,探索规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横向观察规律,并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教师提问:“现在,你能否按照规律说出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动物排队画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
教师展示图片排列规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之后,教师提问:“按照这个规律,说出第四排的排列情况。”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方砖排列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的情况。教师提问:“如果按照这种规律继续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会是什么样?”展示结果,提问:“看到这种效果,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排列方式,让学生掌握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理解规律的美丽与实用性。)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教师展示图形排列规律,让学生找出规律并画出第4组。之后,让学生为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应用所学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创意。)
四、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它美化着我们的世界。用智慧发现规律,用它解决问题,我们就能把世界打扮得更美丽。”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