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和狼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2025-02-14 18:17:136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理念】

立足语文本体性教学,采用“认识一实践一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强化语言表达,落实语言实践,形成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

一、感受故事情感

师:我们来学习《牧童和狼》的故事,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故事,之后我们将比较牧童两次喊话的不同情感。

1.朗读故事。

2.比较情感。要读出牧童表面的慌张与实质的戏弄、欺骗村民的扬扬自得,以及真正的害怕和慌张,采用夸张的语调,第一句拉长语调、得意地读,第二句则带着哭腔。

3.演读故事。

(设计目的:通过感情朗读训练,将牧童的内心情感渗透在语文技能教学中。)

二、理解语言描写

1.比较句子。

师:比较以下句子,思考为什么第一句更符合原文的情感表达。

第一组: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好几次他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

第二组:

(1)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大家快来帮忙啊,狼真的在吃羊了。”

(设计目的:通过比较,认识短句和感叹号在表达急切、害怕情感中的作用。)

三、练习语言运用

1.实践描写。尝试描写村民的两次语言,体现其内心情感,采用短句和恰当的标点。

出示学生的描写:

(1)好几次村民们都互相大喊:“快打狼!快打狼!”

(2)村民们听了,摇了摇头说:“又在说谎!又在说谎!真是个一贯说谎的孩子,谁还相信他呢?”

(设计目的:通过仿写村民语言,加深对短语式语言描写的理解。)

2.理解寓意。

师:思考牧童说真话时,村民为什么仍怀疑他,这反映了什么道理?

(设计目的:结合寓言故事,理解寓意,深化对语言与信任关系的认识。)

四、故事编写

师:请同学们仿照《牧童和狼》的写法,编写一个故事,可以是寓言故事或真实生活事件。要求短小精悍,突出语言描写,点明故事道理。

(设计目的:通过故事编写实践,巩固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