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学设计范文

2025-10-11 03:00:178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学习生字:篇、荐、删、匪、沫、雅、诀、颠、洽、蕴、堪、楷。

2. 掌握新词:推荐、规范、受益非浅、隔岸观火、一丝不苟、身临其境、蜚声文坛、堪称楷模。

3. 理解重点句,如:“这不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二)能力训练点

1. 通过阅读课文、抓重点句段,体会叶圣陶先生认真、质朴的,以及对学问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2.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描写叶老先生院子里的爬山虎,暗指给作者以深刻印象的叶圣陶先生,表现了作者对这位人生导师的崇敬和怀念。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放方法

本文重点在于理解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使他们懂得不下苦功夫,不认真是写不好作文的。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到其他事情,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 用笔勾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联系课文,加深理解。

2. 组织交流、理解课文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2)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3)学生质疑问难

2. 揭示课题,学生自悟。

(1)导入语。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3)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4)讨论分段。

(四)布置作业

1. 熟悉生字新词。

2. 预习课文,尝试自己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 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选择特别重要的句子进行分析。

3. 学生自学第一部分,讨论叶圣陶先生是如何修改作文的。

4. 重点分析修改稿中的一些修改案例,如“可却”、“口里还不住地呐喊”、“还不停地给他讲着”等。

5. 分析作者对修改的反应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6.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分析叶老先生的谈话内容和给作者的影响。

7. 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三)总结、扩展

1. 深化认识,总结叶圣陶先生对作者的影响。

2. 分享学习体会。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课后练习题答案。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