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

2025-02-03 08:17:077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目的

旨在深入理解《资治通鉴》及其作者司马光,学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掌握"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的含义,领悟文章开卷有益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核心在于分析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理解开卷有益的主题;以及探讨文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课堂从导入开始,介绍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随后,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尝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并针对疑惑自行提问和解答。

品析课文阶段,以孙权劝学为主线,解析孙权的劝学之言,体会其严厉与关怀并存的劝诫方式。分析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通过鲁肃的视角展现这一变化。进一步讨论鲁肃与吕蒙之间的互动,以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含意。

在拓展延伸环节,探讨阅读的启示,强调开卷有益、多读书、善于听取意见、避免固步自封等重要性。并与方仲永的故事对比,突出吕蒙年长学有所成的积极意义。同时,分享有关阅读的格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

课堂最后,布置作业,鼓励学生以《孙权劝学》为话题,撰写400字以上的随笔,反思阅读体验与个人感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