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最佳答案
设计理念: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不顾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展现其勇敢、善良、无私的精神。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主动探索,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情感变化,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感受神话魅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认识“隆、燃”等5个生字,掌握“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冶炼、轰隆隆”等词语。
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培养想象力,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再现故事中神奇、美好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交流)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故事,大家听听。(故事铺垫:女娲造人)
有一天,女娲被巨响惊醒,一场灾难发生了。(展示天塌的画面)天塌下一个大窟窿,这该如何是好?(学生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
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展示朗读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分享一下?(抽生朗读课文)大家当小评委,听他们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朗读评价
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重点注意读准“隆、燃、冶炼、塌”等生字。
三、读中感悟,想象说话
1. 朗读感悟灾难的可怕
天塌后是什么景象?请同学们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太可怕了!大窟窿像张大嘴,吞噬一切。谁来读读这段?
看看山上、地上、田野,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么凄惨!谁再来读读?
灾难中的人们多么无助!让我们一起读读。
2. 换位思考,感受女娲的奉献
假如你身处灾难,最渴望什么?(交流)女娲看到这一切,心情如何?她做了什么?(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板书: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天火熄灭后,人们得救了。但天上的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补天,这需要怎样的决心?接下来,女娲做了什么?(板书:找石)
3. 朗读女娲找石,体会艰难
用心读读找石部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找石的不易?(交流,重点“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
4. 想象女娲找石画面,练习说话
虽然文中未详细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请同学们想象并说说女娲找石的过程。(交流想象的画面)
尝试用“她忙了几天几夜,来到——,来到——,又来到——,找得好辛苦!”来表达。
5. 朗读升华
望着不停喷火的大窟窿,女娲的心情如何?谁来读一读。(生朗读)
女娲终于找到纯青石,一起读读。
6. 体会女娲补天的神奇
五彩石找齐,这仅仅是第一步。女娲如何补天?请自读最后两段。(交流,板书:炼石、补天)
想象女娲如何补好天,她用了什么方法?(生朗读)
女娲补天的过程多么神奇!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
四、回归整体,主题升华
天补好,人类得救了。(展示画面)大家想对女娲说些什么?(交流)让我们怀着感激,珍惜这一切!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众多,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让我们继续探索这些神奇的传说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