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学设计范文

2025-02-12 21:36:098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通过小蜗牛与妈妈的三次对话,向读者展示了小树林四季的变化,巧妙地揭示了小蜗牛爬行速度的特点。语言浅显,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通过连环画形式展示,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1. 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头饰,查找四季特点资料,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2. 学生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提问小动物,出示蜗牛图片,简要介绍。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帮互助识字。

3. 检查识字情况,学习新部首。

4. 学写“牛”字,强调书写要点。

5. 复习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新词,复述第一次对话。

二、自主学习

1. 学习第二次对话,理解“已经”。

2. 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三、角色朗读

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指名分角色朗读,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模仿课文,介绍四季。

五、指导书写

学习“全”、“回”两个字,注重间架结构,体验书写。

教学反思

采用歌曲、图画与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模仿对话环节时间分配不当,学生练习不够充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