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三峡》教学设计范文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要求: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预习作业:(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
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二、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教师根据对预习作业抽改的情况,有重点的订正“教学文本”中“课前预习”作业第1、2两题。(视频展示)
2、检查
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
看谁对文意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第二课时
四、深入研读
理清思路。
深入研讨。
1、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明确:前三句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2、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之景。
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的呢?
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五、拓展延伸
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
六、布置作业
背诵翻译课文。
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